数字经管学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动态>>新闻快讯>>正文
新闻快讯
新闻快讯
陕机电数字经管学院2025暑期三下乡——千阳刺绣里解码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新路径
作者: 阅读: 日期:2025-07-09

2025年7月7日,数字经管学院党支部书记孟发军,学工办主任、团总支书记杨涛,团总支副书记李铭萱、专职辅导员何睦及青年志愿者代表等10人赴宝鸡市千阳县开展实地走访调研和体验活动。本次实践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秦刺绣”为核心脉络,聚焦传统工艺的当代传承与产业振兴,师生们用脚步丈量乡土,在针线交织中探寻文化根脉与乡村发展的融合之道。

聚焦产业前沿,触摸刺绣发展新脉动

师生首站探访千阳县西秦刺绣产业园。作为当地刺绣产业的聚合高地,园区展示了从创意设计、规模化生产到品牌营销的全链条发展模式。同学们深入生产一线,亲见传统纹样如何经由现代工艺转化为市场青睐的产品,深刻体会到产业化运作对非遗活态传承的强劲支撑力。

在千阳县太阳鸟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实践团迎来了沉浸感十足的互动环节。合作社负责人不仅详细介绍了“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如何有效吸纳农村留守妇女就业、带动增收的生动故事,更精心安排了一场“指尖上的非遗”体验课。在经验丰富的绣娘手把手指导下,同学们纷纷拿起针线,尝试基础的“打籽针”、“平针”等西秦刺绣技法。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不易,不少同学体验到了“眼会手不会”的挑战——或针脚歪斜,或力度不均,甚至不小心戳破绷布。一针一线间,从笨拙模仿到渐入佳境,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了指尖传递的专注与耐心,理解了“慢工出细活”的精髓,更对绣娘们日复一日的坚守心生敬意。 看着自己最终完成的、或许并不完美却充满心意的小小叶片或花瓣,成就感油然而生。这堂生动的实践课,让抽象的“非遗传承”化作了指尖的温度和具体的劳动价值。

千阳县兴源布艺刺绣专业合作社则向师生展示了刺绣拥抱新经济的更多可能。负责人重点分享了利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数字工具拓展销售渠道的成功实践,以及开发文创产品、文旅伴手礼的创新思路。琳琅满目的创新产品,如融合现代设计的刺绣手机壳、笔记本、香囊等,为陕机电数字经管学子思考如何以专业所长赋能传统产业升级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案例。

根植职教沃土,探访人才培育新实践

实践团专程走进千阳县职业中专秀萍绣庄。这里不仅是技艺传习所,更是产教融合的示范基地。师生们观摩了职校学生的刺绣课堂,年轻学子们专注的神情和逐渐娴熟的手法令人印象深刻。在与负责人深入交流中,实践团了解到绣庄在技艺传承、对接产业需求等方面的创新做法

感悟文化根基,厚植传承发展情怀

当天,师生们怀着敬仰之情参观了儒家文化地标燕伋望鲁台。作为孔子著名弟子燕伋的故里,此处承载的尊师重道、崇文尚礼的千年传统,正是滋养西秦刺绣等地方文化瑰宝的深层土壤。这一站让同学们在触摸历史文脉中,更深刻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植根乡土、服务乡民的精神内核与时代使命,为此次文化之旅更加增添了丰富内涵。

以青年之力,织就非遗传承新图景

“这次千阳之行,是一次生动的国情社情课,也是一次深刻的专业实践课。”带队教师总结道,“同学们不仅领略了西秦刺绣的精湛技艺与深厚底蕴,在太阳鸟合作社的‘穿针引线’更是让大家体会到非遗技艺背后的心血与智慧。 更重要的是,大家亲眼见证了非遗在乡村振兴中大放异彩的蓬勃生命力——从产业园的集聚效应、合作社的富民模式、职教的薪火相传,到兴源社的电商突围。作为陕机电数字经管人才,更应思考如何将前沿理念、数字技能融入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发展,让千年刺绣在新时代焕发出更璀璨的光芒,为文化传承与乡村共富贡献青年智慧。”

本次实践通过深度走访与沉浸体验,特别是亲身体验刺绣的艰辛与乐趣,有效增强了陕机电数字经管学院青年学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保护意识与文化自信,也激发了其运用专业知识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责任感。陕机电数字经管学院将继续关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引领广大青年以青春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



文:何睦     图:杨涛     审核:杨涛


手机扫描阅览/分享
陕西省教育厅 | 教务处 | 网上办事大厅 | 智慧职教云平台 | 工学云 | 思政学习平台 | 扩招学习平台 | VR看校【宝福路】 | VR看校【蟠龙】

地址:陕西省宝鸡市宝福路56号 联系电话:0917-3633920 招生咨询电话:3328888/3633887/3633889

Copyright© 2016 www.sxjdzy.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6007315号-2